|
|||||
静静地凝睇,深深地追求——廖小西随想时间:2016年1月28日 来源:PSA China副主席廖小西 【编者按】:2015年12月26日,一本名为《静静地凝睇》摄影画册在中国四川成都悄然问世,图书发布会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争相抢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本画册已有令人赞叹的高销量,可见其魅力以及作者的影响力。他是谁?是的!他就是PSA China副主席廖小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SA China标杆人物廖小西他的摄影历程以及摄影感悟。 《村口的球赛》Ball Game in Village——巨星,是来自丛林和旷野的优胜者。 198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出国选拔大奖赛》,设金、银、铜杯奖各一名, 为中国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提供平台和服务。我参加了这个展览,《赛里木湖畔》入选;《巩乃斯草原的儿子》获得铜杯奖。 1989年早春,中摄协在北京举行颁奖会,给我颁奖的是袁毅平先生。是年,我收到两件入选通知,一件是塞浦路斯,一件是罗马利亚,两张入选通知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代发的,上面盖着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钢印。 这是我首次参加国际摄影展览/大赛,距离今天,26年了。 这些年来,由于在电影厂工作的原因,我虽然基本做着摄影或与摄影相关的行政工作,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沉静下来进行艺术创作。在此期间,我接触和了解了诸多的各类艺术家们:编剧、导演、摄影、美术、音乐、表演等等,使我的艺术修养和能量得以增长和储存,为我今天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07年,国家电影事业改制,我由此回到艺术摄影的创作环境中来。此时,数码相机和数码后期制作工艺在摄影领域飞速发展,有些思维和技术领域,完全处于革命状态。2008年八月,我带着刚面世的尼康D3,赴肯尼亚创作。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用数码相机创作. 到肯尼亚后,因为只能在车上拍摄,绝大多数的时间,整个人都处于动态状态。几天下来,按经验设置的拍摄数据,拍摄的影像都有不同程度的“虚焦”,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提高快门速度,怎么办?我思考我的拍摄目的,远行的目的是拍下我对世界的感受、感叹和感情,虽然我认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技术品质都具备才能堪称完美,但是,现在不可能两全!权衡之下,我选择了首先保证影像清晰,其次保证影像景深,可能引起的影像噪点由程序处理,如果失败,承认并接受。
借用托尼先生的一些话:作者感受美丽的景色,弘扬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道主义情结的创作主题是明确的;没有强制项目和时间约束的创作方式是随意的;拍摄艺术作品的条件千变万化,拍摄期间,下一个看到什么景象是我无法判断的;什么时候按快门,几乎都在瞬息之间,说千道万,“灵感乍现”的那一瞬间,使用RWA格式,你按下了快门,你就赢了!技术问题,让高科技来解决;高科技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认为我肯定更不能解决 。 事实上,正确使用这些自动模式,成功的机率远远大于失败的机率! 后来有了D3S,D4S,我的ISO被设置在1000以上对我来说已经完全放心。传说中的D5又要来了,感光度最高为ISO 102400;全画幅2000万像素;173点对焦系统;15张/秒最高连拍速度等等;再加上RAW 和无所不能的Photoshop,难道科学能使我们成为神?就像《圣经》所言: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 我的认为:是。 科学到了如此发达的今天,摄影的技术部分,包括PS,其操作性能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和人性化,想拍摄“那个瞬间”的物质意义上的装备和技术条件,完全可以由“神”来解决。问题在于:拍摄照片的人,能不能看见 “那个瞬间?“, 如果有人拍照片时从来没有看见过他想看见的“那个瞬间”,也没有感受过强大的“灵感乍现“,这,才是需要解决的决定性问题。 关键词: “那一瞬间”你按下快门,你就赢了! 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廖小西 2015年12.3日 成都 廖小西作品欣赏
《取水》Getting water——不是跟一条河的距离。不是跟我们的距离。 《马塞部落-迎宾》Greetings——要么狮子。要么武士。 《月升》Moon Rising——晒一晒月光,访一访过去。 《拢麦草》Gather Wheat Straw——得见久违的伦勃朗。得见久违的米勒。 《牧人》Camels——零下40°的王者故事。 《为祖母起舞》Family Happiness——强壮乃少年的荣耀。白发为老人的尊荣。 (箴言)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