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上海摄影人活动侧记(十六)
时间:2011年02月21日 供稿:PSA中国区国际代表沈健
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灯、舞龙、舞狮、吃元宵等民间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浙江省浦江县各村镇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舞龙灯会。由美国摄影学会(中国)发起组织、美国摄影学会中国国际代表沈健带领的上海部分会员及影友共十九人,于兔年正月十一至十三赴浦江县拍摄舞龙灯会。三天的时间,一行人转战下邵村、郑宅镇、檀溪镇、寿溪村领略当地文化,记录民俗风情、感受了板凳龙的魅力。
浦江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盛行于浦江县乡村,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省。浦江板凳龙起源于唐朝,由当地名门望族发起组织制作,灯以昂天的龙头、字灯、方灯等形式为主,通过数十字甚至上百字连缀成诗,舞灯队伍越庞大则家族越昌荣。浦江板凳龙到了宋代进入成熟期,参与者已经不限于名门,明清时灯的造型五花八门,酒坛灯、托盘灯、各式花灯等等别具一格。如今的元宵灯会已经成为普通百姓节日期间的一项热闹的民俗活动。2005年,浦江板凳龙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板凳龙的游动,人们看到的是气势恢宏、刚劲柔美的广场民间舞蹈;听到的是锣声锵锵、号角阵阵、铳声震天,喝彩声此起彼伏的江南百姓龙人合一,表演者和观赏者自娱自乐的喜悦之声;让人们充分体会到江南人民崇拜龙、崇敬先祖、祈求平安祥和的深厚历史文化。
一条浦江板凳龙,几乎就是一座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龙灯游动时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具有粗犷与细腻、奔放与严整、浪漫与哲理、娱乐与教育诸特点。浦江板凳龙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参加人数之多、活动场地之大是罕见的。

钟村串板凳龙(摄影:马恩凯)
雪中舞龙(马恩凯摄)
舞龙现场(马恩凯摄)

合影

大家聚在一起交流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